01
称呼上。
曹操: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刘备: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而到了孙权,就一句话:
孙权字仲谋。
直呼其名,别的啥都没有。
很明显,在陈寿心里,刘备和曹操是属于同一个梯队,有资格称帝的人。
至于孙权、
你孙权什么档次?也配和曹操刘备称一样的帝?
02
评价上。
曹操: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这个评价其实挺唬人。
乍一看,好像是在夸他。
但仔细看看和曹老板对比的人:
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
都是臣子啊,没一个皇帝。
自古以来,哪有拿皇帝和臣子比的!
陈寿的小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曹操你就是个当大臣的!
更别提这四位还都各有瑕疵。
申不害喜欢起用自己家人充当命官,对应曹老板身边那一堆夏侯氏、曹氏的水货;
商鞅法令残酷,最终反被自己施行的法律所害死,对应曹老板也用严刑峻法,最后头痛而死;
韩信居功自傲,不听命令,最终被吕后所诱杀,对应曹操不守臣节;
白起坑杀长平四十万降卒,对应曹老板好屠城,杀人无数。
什么是春秋笔法?
这就是春秋笔法!
明着夸你,实则骂你!
一般人还看不出来。
气人不气人。
孙权: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屈身忍辱”,听着不像好话,更像是嘲笑孙权曾是大魏吴王。
勾践之奇,可以理解为是夸他不屈不挠,也可以理解为暗讽孙权逼死陆逊(勾践就逼死了文种)。
至于“性多嫌忌,果於杀戮”,这就纯粹是批评了。
连春秋笔法都懒得用,足见陈寿之不屑。
最后是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不论别的。
单说刘备是整部《三国志》里唯一被拿来对比古代帝王的,就足以表明陈寿态度。
而且还不止一次。
比如写出生前的异象。
刘邦: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刘备: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写个人的志向:
刘邦: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刘备: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写帝王之气:
刘邦: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刘备:
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所以说,陈寿表面上是以曹魏为正统。
但心底里,还是更倾向于刘备和蜀汉的。
03
陈寿为什么如此偏向刘备呢?
个人认为,两个原因:
其一,刘备是陈寿的老东家,陈寿多少是有点感情的,自然尽可能挑好的说,坏的一笔带过。
其二,刘备临死前将举国托付给诸葛亮,很符合士人们“王与马共天下”的理想。
诸葛亮家也对得起刘备的这份信任。不仅丞相本人鞠躬尽瘁,后代诸葛瞻等人虽说能力差点,但也为蜀汉陪葬,尽到了自己作为人臣的责任。
一对理想的君臣榜样,往死里吹就完了。
04
最后补一个《三国志》里对曹丕的评价。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你品,你细品。
这不等于在说,曹丕除了不是个东西外,还挺是个东西吗?
阴阳怪气的老鼻祖了属于是。
这可能就是看原版史书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