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到现实,他通过手“搓”石器找到自己

时间:2023-04-18 15:27:11 来源:电竞网

强化装备有失败概率,打石头也会不知道一锤敲下去能变成什么样。

不久前,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小众爱好?”

下面一条极其清奇的答案引起了不少关注:打石器。

“就是模仿古人,制作打制石器以及同时代的各种东西。”

随后,这位名为“螳螂在后”的答主晒出了他亲手打的五花八门的石器。

捡石头、打石器——许多玩家还在生存游戏中重复这些动作时,螳螂已经从在现实中实现了 “手搓”石器,从匕首到长矛一应俱全,手斧锋利得能劈肉,正像知乎帖子下大多数观众给出的评价: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螳螂最开始学习这门手艺的确以实用为目的:野外求生。在没有刀的情况下,挑块合适的石头,敲个锋利的石头片足够应急。

但随着手艺日渐熟练,在螳螂看来,实用之外,打石器逐渐成了他克服现代生活焦虑乃至重新认识自我的途径。

1

螳螂与石器的结缘,还要从“螳螂在后”这个ID说起。

二十年前,螳螂正在上小学,那个时候他还叫作“小唐”。

小唐从小生活在新疆。这里较少的人工开发更多地保留了土地的原始风貌,广袤的土地造就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带来了物种的多样性,孕育了复杂繁多的野生动物。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唐,从小就对大自然极为亲近,更是对昆虫展现出了痴迷的姿态。小唐把每天课后的空闲时光都用在了抓虫子、养虫子、玩虫子上。因为太过喜欢昆虫,他被同学们取了外号——螳螂。

后来他发现这个ID实在太常见了。有一次遇上用户名不允许重复的网站,“螳螂”又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小唐从小学生有限的成语库存中,搜肠刮肚地挑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保留首尾,攒了“螳螂在后”这个ID出来,然后一直用到了现在。

对昆虫浓烈的兴趣,驱使着螳螂在后来的生活中学习了很多昆虫知识。高中时,他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昆虫爱好者。

螳螂喜欢昆虫,也喜欢把昆虫知识,和对昆虫的热情传递给别人。高中毕业的暑假,螳螂在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兼职做了昆虫老师,负责带小朋友到野外观察昆虫,讲授昆虫知识。

螳螂和小朋友

随着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螳螂逐渐察觉到一些问题。他认为人类实在太过依赖工业制品,一旦日常中司空见惯的工具不在手边,就会陷入巨大的不便。于是螳螂对打制石器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古人类敲片石头就可以代替刀具这简直太酷了。

不过当时萌生的兴趣,到最后也仅限于兴趣。因为在2015年前后,中文互联网上关于打制石器的内容过于匮乏。螳螂既找不到入门的资料,也找不到可以交流的爱好者。这个兴趣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真正开始把打石器的想法付诸实践,是螳螂上大学之后的事了。

2

有极大兴趣。高中的时候,他在《饥荒》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上大学后,螳螂有了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尝试了更多游戏。

而育碧在2016年发售的《孤岛惊魂:原始杀戮》对他造成了极大影响。

《原始杀戮》虽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但背景设定在公元前1万年的石器时代,游戏中充满着猛犸象、恐狼、剑齿虎等野生动物。玩家扮演一名手无寸铁的猎人,一路成长为部落首领。

由于游戏背景设定在史前时代,玩家不能购买食物和武器,只能自己学习觅食,从各地搜集木材和石头制作长矛、手斧和弓箭等武器。随着玩家逐渐成长,成为部落首领后,还要负责管理和保护他的部落成员,并带领其他人远离危险。

《原始杀戮》再次点燃了螳螂对打制石器的热情,也让他对野外生存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而此时的螳螂也学会了“魔法上网”,他开始找国外的石器资料学习,观看外国爱好者的教学影片,自学打制石器,磨炼野外生存技巧。

螳螂和“野生霸王龙”搏斗

说起国外的打制石器环境,螳螂不乏羡慕之情。受历史和文化因素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打制石器这门手艺并没有断代。像是欧美、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打制石器氛围非常浓厚,技艺高超的手工艺者如云。

甚至,疫情之前有些国家每年都会举办打制石器节,邀请专家讲授石器知识,参与者可以尝试采集食物、生火、打制石器乃至捕猎的全部流程。石器爱好者们拥有可以充分交流的环境,新人也有快速成长的土壤。

2018年丹麦石器节

反观国内,因为爱好太过小众,螳螂走了不少弯路。最初开始打石头的时候,他以为一定要用燧石、黑曜石做材料,特意在网上买了很多,甚至为了购买原石一度节衣缩食。

淘宝上黑曜石的价格

后来螳螂才知道,做打制石器的材料不一定要用黑曜石,像是玛瑙、石英岩、角岩等各种含硅量高的石头,都可以打出平滑锋利的断口。而这样的石头极为常见,在自己的老家新疆,就有着大片可以用于打制石器的原材料。

亮闪的贝壳状断口是优质打制石料的标志

于是螳螂把寻找原石的目光从淘宝转移到了山上,有了更多在山里活动的时间,也有了更多磨炼野外生存的时间。

螳螂在山里寻找原石

后来螳螂还一度成了百度“生存狂”吧的小吧主。我们此前曾报道过生存狂吧,而当时螳螂发的帖子便恰好入了镜。

奇妙的缘分

原文章把生存狂吧的用户分为了“备战者”和“幸存者”两派,提到“备战者”偏向“种菜流”,而“幸存者”走的则是“吃鸡流”。

“幸存者”一流派的支持者不会事先筹措太多的“身外之物”,他们更注重于钻研掌握各类应急求生技能,做好了灾难发生时在外四处流浪维生的准备。他们热衷的话题是讨论废土环境下便携防身武器。

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标准,螳螂可以看作是最极致的“幸存者”派,此时的他已经掌握了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就能变成武器的终极技能。

螳螂

3

随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打石器的手艺越来越精巧,螳螂也产生了一些登高望远的孤独感。螳螂想找些爱好者集聚地交流经验,组织一些线下聚会,但终究是知音难觅。最终螳螂认识了几个能一起聊石器的朋友,但仅限于线上交流,大家各自都没有见过面。

冷清

而身边的一些朋友,总是不乏有看到螳螂打石器产生兴趣,尝试之后又飞快放弃的案例。

虽然打好的石器看起来颇为精美,但实际上一锤一锤的打制过程充满了乏味和无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小心提防石片飞溅伤人,注意防护粉尘入肺。

工作途中蒙住口鼻十分重要

但这个常人操作起来极其无聊的过程,在螳螂看来却别有一番味道。

螳螂说打石头就像在游戏里强化装备,但他享受的却不是强化成功后的成就感,而是未知带来的惊喜。强化装备有失败概率,打石头也会不知道一锤敲下去能变成什么样。螳螂说有的时候自己辛苦敲了半天的石头,极大可能在最后一两锤就变成了碎片。

这种未知的压迫感让每一锤都充满挑战,每成功地敲下一锤,都是在释放自身的压力,这种释放会让人感到愉悦,促使着他一次次寻找又接受挑战。

大学毕业后,螳螂留在了自己读书的城市天津,继续从事他喜欢的职业——昆虫教师,仍然是和教育机构合作的自由职业。

螳螂向小朋友展示石斧劈瓜

这份职业的好处是给螳螂留出了充足的自由时间,工作后他仍然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乃至这份爱好反哺了他的生活:螳螂精湛的手艺吸引了许多顾客专门找他定制石器,大多是个人收藏家、小型博物馆、历史老师。

其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顾客,比如,螳螂曾遇到一对父母,给自己家小孩定做了一支耒耜,让小孩去乡下体验种地。在其他小朋友还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这位小朋友已经直接把做原始人的体验感拉满了。

耒耜,古代耕地用的像犁的农具

除此之外,因为热爱石器,螳螂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古人类知识。这些知识为他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逐渐成了他克服现代生活焦虑乃至认识自我的途径。

在他看来,人类在原始的生活方式中渡过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而现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不过几千年,进入工业社会不过几百年,我们至今仍然还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中。而这导致现代社会产生了诸多问题,但当我们用祖先的眼光去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许多看似不可理解的事情便能够迎刃而解。

螳螂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大多数女性会在45岁到55岁之间进入更年期,而处在这一时期的女性通常情绪波动较大、精力旺盛,乃至亢奋狂躁,给周围人留下的观感比较负面。

但如果以古人类的视角来看,原始社会中这一时期的女性刚刚克服了生存压力和生育压力。这些体力和精力都到达了巅峰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在男人们都出去打猎的时候守护营地,或者在农耕时代提供更多劳动力。

人类自身也是这样。智人已经诞生了数万年,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我们依然会感受到许多负面情绪。在螳螂看来,这意味着人类不可能只靠物质生活飞跃克服负面心理状态,每个人都需要从心理上认识自己,才能真正与生活和解。

身为自由职业者,虽然拥有了大把时间,但难免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在捶打石器的叮当声中慢慢整理自己的思绪,是螳螂对抗焦虑的有效途径。

或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靠自己的小小爱好,对抗着来自内部与外界的压力。或许我们偶尔会听到那个令人血压飙升的问题:“你玩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但无所谓,至少拥有兴趣爱好的人,比发问的人要有趣。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