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游戏中的孩子

时间:2023-07-07 05:51:02 来源:电竞网

转自:台州日报

台传媒记者卢珍珍

到了暑期,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在家长眼中,被再次扩大。处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和时间一起消失的,还有金钱。

孩子的两端,就像一架跷跷板,一边放着游戏,一边放着父母。父母总是希望,跷跷板上的孩子,倾斜向自己,合理规划时间,远离游戏。

这次,我们采访了一对母子,一个从小学一直喜欢玩游戏到大学的孩子,和一个监督孩子玩游戏从小到大的家长。

站在游戏的AB面,关于游戏,这对母子是怎么看的?当他们谈论游戏时,也不只是玩游戏的问题。

被挪用的金钱

这次暑假回国,椒江19岁的亮晓(化名),主动开口向母亲提起,他想找一名中医调理身体。

母亲陈女士摸不着原因,再三追问。最后症结,竟是游戏。

去年高中毕业后,亮晓选择在澳大利亚留学。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父母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1500澳元,折算成人民币7500元左右。

1500澳元怎么支配?亮晓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把每天的早餐直接忽略了,每月省下来的500澳元,可以用来买他中意的游戏装备。

相比早饭,游戏更不可少。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亮晓,是摸着鼠标键盘长大的,游戏是他从小到大的消遣项目。“我从小学开始玩游戏,那时父母管着,玩的时间少。现在我们离那么远,他们也没法管。”他说。

亮晓特别理解那批成年人,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手办或模型,“他们小时候没满足,长大了自己花钱买‘玩具’”。这种心理,多少有点像他到大学后猛埋头玩游戏一样。

在他的游戏库存里,电脑游戏有10多款,手机游戏有3款。皮肤、装备,游戏中这些诱导类的消费,都是他可以付费的地方。他曾经买过最贵的一套游戏装备,要5000元左右。

“我曾经把1万元钱存放在他这里,等我向他要回时,他坦白自己买了游戏装备。”母亲陈女士回忆,儿子给出的解释是,买游戏装备也是一项投资。

被挪用的,不止金钱,还有时间。

大学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里,亮晓几乎都拿来打游戏了。“现在娱乐方式分线上和线下,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地方很小,可以出门逛逛的地方也很少。”母亲提议他去谈恋爱,他以没有心仪的女生,回绝了。

如果没有课,他可以从早玩到晚,甚至熬夜打游戏。

哪怕是年轻人的体力,也熬不过24小时都可上手的游戏。这个夏天,游戏对儿子身体的损耗,陈女士看得特别清楚,“暑假回来,他每天起码玩10个小时的游戏”。她开始有点明白,19岁的儿子,为什么想要调理身体了。

看不清的未来

只要你想玩,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总有一款适合你。

亮晓读小学时,接触的一款游戏是《赛尔号》,这款竞技养成类游戏,以探险养成、精灵对战、社区交流为主要玩法。它也是亮晓和同学社交的流量密码,如果不玩这款游戏,你可能会被排除在朋友话题圈之外。

“游戏是男孩子的社交话题,不玩游戏,可能就没有了社交。另外,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是很满意,但现实中也无法改变,这种‘改变’在游戏中是能实现的。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因为生活太累,为了放松。”亮晓归总了不同年龄层喜欢玩游戏的原因,至于他自己,“每种原因都占一些”。

亮晓爱读历史,在他喜欢的游戏中,有一款,玩家可以带领自己的文明,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个过程,可能有战争、外交,也有文化交流。“现实中,有人想这样那样,很多都无法实现。”亮晓说,在游戏世界里,他能主宰自己文明的走向。

他说起日结工,那些从厂里出来。又钻进网吧沉迷游戏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生活可能无法再起波澜,“想改变的都实现不了,就玩玩游戏”。

相比那些人,亮晓自认有些规划,毕业之后,他能想象到的最理想的出路,是考个公务员或者去银行,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

对于生活,他总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

亮晓父母白手起家,凭靠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他们比我有钱,以后退休了不需要我太发愁。他们身上的意志力、吃苦精神,都是我没有的。”反观自己,他总感到一直缺少内在的动力。

他谈起父亲,一个学历不高。却凭自己能力考了各类证书的父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和他讨论修车,他都能懂很多”。

和进取的父亲相比,亮晓觉得自己显得那么普通,“没法达到父母的要求”。从小到大,亮晓能感觉到父母在他身上投射的希望,越长大那个“光环”越小,“甚至可能没有了,现在他们可能看开了”。

放手静待花开

00后亮晓觉得,自己进入社会之前,依旧耗得起时间,能够有精力投入到游戏中。毕竟,这个时间段的时间,可由自己把控。

进入大学之前,玩游戏是被亮晓父母“限制”的行为。没有被满足的游戏时间,却可能把青春期的孩子,推向另一种极端。

为了玩游戏,高中时期,亮晓自认为做过最为叛逆的一件事,就是偷偷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另外买了一部手机打游戏。“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妈知不知道这件事”。

陈女士回忆,读大学以前,她和儿子的关系有些紧张。反而是现在,两个人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聊上一段时间。

“你可以支配自己的钱,但不吃饭损耗自己的健康,这样是不是值得?”这个暑假,陈女士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儿子提醒他,但亮晓没有正面回答。

孩子长大后,走得远了,陈女士反而看得清楚了。“我们70后这辈人,会追求有用的东西,也许功利心更强一些。不像现在的孩子,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于儿子玩游戏,陈女士这次选择放手,“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挥霍的东西很多,我愿意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

她在等一个时间,等儿子能够正视自己的未来。“他身上缺少利他的心胸和大局的思维,接下来的沟通,我希望能渗透给他这些向上的思想。”陈女士依旧相信孩子,一个在父母关系和睦、有底线、生活努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肯定有他的闪光点。

当孩子爱上游戏时,作为家长,除了焦虑,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治水不能堵它,要引导它。读小学时,小孩玩游戏只想在社交中,表达自己有多厉害,这样可以和同学吹牛。这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代打,代打到比其他同学都厉害的段位。小孩不用花时间再去打游戏,就能好好读书了。”亮晓这么想。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