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四国,我们熟知三国,另一国你知道吗

时间:2023-05-07 13:33:05 来源:电竞网

到了东汉末年,因为皇权对地方势力的削弱,地方势力逐渐被地方势力所替代,加上董卓的崛起,汉王朝国力大损,一些地方势力开始崛起,试图在天下大乱中站稳脚跟。可是,确切地说,这还只是一个东汉时期,三国时期究竟从何而来,中原又从何而来?官渡之役、赤壁之役、曹丕自立为王是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事件。而官渡一战,曹操更是以寡不敌众的优势,将占据着一块巨大领土的“袁绍”给击溃,成功地将“袁绍”的势力给打散,中原拔得头筹。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战败,刘备在东吴获胜,然后,曹丕登基为帝,所以,就有了开场白《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其实,三国之时,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只是以“称帝”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强者”为标准。要知道,在魏蜀吴三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虽然都是根据三国的史实改编而成,但是记载的内容,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三国演义》里有很多情节并不符合现实,例如“过五关”、“空城计”等,这些情节都被用在了“空城计”上,这就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当时并没有什么“三国”之称,只有“四国”之称,只不过魏蜀吴三国之后,多出了一句“燕”。只不过这个“燕”字和其余三个国家的名字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属于相对弱势,时间又不长,更不涉及中原战场,因此最终被罗贯中给“忽略”了。要想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就得先打下一块江山,东吴从江东开始,一直到曹操统一了整个大陆,蜀则是接连夺下荆州和益州,再也没有了与曹操相争的实力。

除这三个国家外,另有一小国家,名为“燕国”,其根基在哪里呢?公孙度,对就是他,公孙度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官员,家中并无权势。在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公孙度就算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一个“小角色”罢了。好在公孙都有自己的一份机缘,当董卓的实力不断壮大之时,他突然发现,董卓手下还有一位与他同道中人,正是徐荣。“同乡”一字,在如今的时代,早已难以用常规的语言来描述,但在古时候,同乡二字,却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情愫,即便是两个陌生人,只要有了交情,都能“亲如一家”。公孙度得到徐荣的举荐,与董卓结盟之后,董卓大袖一甩,将地处中原,人烟稀少的辽东送到了自己手里。一开始辽东各地的大帮派还有些看不惯,甚至还试图笼络他,可如今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汉朝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律法。在董卓的扶持下,公孙度一骑绝尘,一入辽东便大开杀戒,在辽东称王称霸,俨然一方“霸主”。

《三国志》上说:"襄平市有个叫公孙昭的王爷,召度子康为都指挥使。"赵光义被抓,于襄阳城下,打死于城中。郡中名豪之家田韶,因为忘恩负义,满门抄斩,惨绝人寰,惨绝人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公孙家族正式开始涉足辽东。事实上,公孙家族成立的年代,甚至要超过刘备,如果不是他们地域狭隘,不想参与到中原的争斗当中,说不定早就上演三国演义里四国争霸的剧情了。占据辽东,辽东四面环水,区区四州,于是公孙度将主意打到了高句丽、乌丸等曾经被公孙度侵占过的地区。而公孙度也借此机会,将辽东、山东各占一方,准备向中原挺进。这一时期,可谓是他最为风光的时期,中原动荡,民不聊生,公孙度坐镇一地,反而太平无事,借此广纳贤才,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便是在这个时期,投靠了他。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公孙度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野心,在董卓扶持汉献帝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要登基为帝了。

《三国志》:"太和年间,皇上见中国已是一片混乱。于是对柳毅、阳仪等人说:"汉已将倾,我愿与诸位大臣一道,以谋得天下,但是公孙度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中原改朝换代,曹操统一了整个大陆,公孙度的雄心壮志就被磨灭了。虽然公孙一族的后人曾与孙权并肩作战,共御魏国,但很明显,辽东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公孙家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公孙一族的后人公孙元,以自己为帝,与卫国开战,结果卫国被灭,只剩下三个小国,其中一个小国也被灭掉。其实说起来,燕的历史要比蜀还要悠久,还和魏国、吴国打了不少交道,可为何《三国演义》中的罗贯中,不管燕国历史如何?这个国家成立的年月太短,远远比不上魏蜀吴三个国家。在大燕朝还没有建立之前,公孙一族只能靠一个“臣”来维持自己的力量。故而公孙氏也只能算是大燕子民的附庸,短短一年内就被灭门。其次,就是整体战斗力,公孙度坐镇辽东之后,要知道,公孙家族的综合实力,一直都是中规中矩,与魏蜀吴三国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三国志》中有一句:"曹公起兵,邺城内无人防守,臣自告奋勇,自带三万步军,十几万铁骑,攻打邺城内,岂有不成之理。"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三万士卒,虽然依旧是他麾下的正规军,但在魏蜀吴三国战争时期,这三万士卒已经算是一只小部队了,等到真正的大型战争时期,这三万士卒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副官。按照当时的整体力量来看,公孙都顶多算得上是一股小型力量,根本无法与三大超级大国对抗。若不是公孙元将自己当成了大燕帝皇,他甚至可能不会将“四国”列入历史之中。而公孙氏一族,则是以辽东为中心,极少插手中原地区的纠纷,其影响力也就和大草原上的人相差无几,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就拿诸葛亮七擒孟获来说,魏国、吴国都觉得诸葛亮不过是平定了一次叛乱,整顿了一下兵马而已,不用太过在意。

《三国演义》之中关于“燕国”的内容并未提及,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没有猛将,没有一场惊世之战,也没有一场与魏蜀吴三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战争,这样的事迹,自然“不配”的写进书里,只是给别人做做样子而已。如果说《三国演义》中有“三国志”的话,那么就能够把“燕国”也纳入其中了。

最后。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根本就没有把燕国纳入其中的意思。三国时期,其实也有很多强国,例如北方的蛮夷,东吴的山越国等等,虽然也算得上强国,但与三国相比,就显得有些渺小了。想要让人尊敬,就必须要有能力。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王朝,曾经有过一次一统天下的机遇,但是现在,这个机遇,实在是太过罕见了。反之,若非燕国与东吴联手,挑衅魏国,魏国未必会对自己动手,只是给自己一个封号,便可让自己拜上一拜。在他想来,别说刘备、曹操、孙权,就连关羽、吕蒙、乐进都无法撼动他分毫。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