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解决“游戏沉迷”的小学生们,正在被短视频带成舞蹈王者

时间:2022-11-29 01:40:38 来源:电竞网

这段时间大家上网看热搜资讯,都应该听说过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基本解决”这回事。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其中有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三小时以内。

该消息公布之后,很快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有人表示没看出来,也有人表示该做法治标不治本,既根除不了沉迷成瘾的问题,反而还会损害正常成年人玩家的权益。

后者的说法其实一点也没错,乍一看孩子们是不去玩游戏了,但那只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沉迷对象。

报告数据的后半部分提到,目前约有65%未成年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

毕竟有的小孩子就是贪玩,你不给他玩游戏了,那就只能去找别的替代品来填补空缺的精神满足了。

比起游戏,短视频的世界可就更加魔幻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新奇玩意儿充斥其中,孩子的学习能力又很强,不难想象他们从中会学到些什么东西。

尬舞小子

之前有好一阵子,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们都在唱陈奕迅的《孤勇者》,一时间这首动画主题曲被大家传唱成了儿歌,包括陈奕迅本人也知道了。

半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再去一些幼儿园里看,发现大家流行唱的“儿歌”已经变了,甚至变得都不像“儿歌”了。

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幼儿园里,一首名为《黑桃A》的歌曲正在取代《孤勇者》,成为园内的新晋流行歌曲。

但与此同时,因歌词内容的表达相当成人化,由此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不知各位是否听过《黑桃A》,该歌曲是由“DJ小鱼儿”所创作,在2021年8月19日发行,此外它还有一首粤语版的《偷心神器》。

歌曲名字来源于夜店名酒黑桃A,歌词风格与《孤勇者》那种中二之魂在燃烧的类型截然不同。

该歌曲的内容都是讲夜店里的成年男女,比如什么“宝贝宝贝我们干一杯”。“想你的滋味隐隐作祟”,“此刻我只想亲吻你的嘴”,“这时一群小姐姐把我包围”等等。

因此一些家长又开始感到了担忧:这些成人口水歌内容低俗,真的适合幼儿园儿童吗?

据澎湃报道,有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园老师会播放,自家孩子会跟唱跟跳,并直呼这不亚于问题教材对儿童的影响。

而这一次网友们的看法难得与家长的一致,都认为这些成人向口水歌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大,有的还表示这种口水歌跟孤勇者没得比。

据了解,该歌自发行以来在短视频平台有着相当火爆的人气,一些人甚至还用这首歌作为广场舞专用曲。

不仅如此,该歌曲还曾被七台河网红大哥远用作直播跳舞的BGM,独特的DJ旋律配合上大哥远的魔性舞步,使得该歌再度走红。

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以黑桃A为BGM的短视频,也基本都是在跟着唱跳,这便是两者结合之下的产物。

最近孩子们不是都跑去看短视频了吗,大家都通过短视频接触到了黑桃A,自然而然地便在圈子里形成一定的人气。

而事实上,自从孩子们“入坑”短视频以后,接触到的新鲜玩意比以前更多了,大家平日交流用的接头暗号也不再是千篇一律。

前有幼儿园小孩在跳黑桃A,后有小学生则在跳电摇舞。

校园内,大街上,时不时都能看到一些小学生在跳着动作奇特的舞步。

一只手横架在胸前,另一只手上下来回穿行,如同蛇头探出洞穴那样快速,手在摆动的同时胯部也随之舞动,这就是大家口中的“电摇”。

听到“电摇”这个名字,各位朋友应该还不会感觉到陌生,毕竟这个动作和名称让人感觉跟早几个月前热传的一个梗十分接近,它叫“电摇嘲讽”。

一个两手伸直、弯着腰向前倾的小黑人,以极快的频率做着深蹲,还配合着一段电吉他噪音作为背景音乐,画面十分魔性。

这个梗在今年夏季曾一度占据着B站新晋鬼畜之王的位子,偶尔套皮成别的角色玩鬼畜,偶尔则穿越平行宇宙捣乱,偶尔化身正义嘲讽者嘲讽一切虚伪与不公。

而说到鬼畜,那自然少不了顶流坤坤了。

“电摇嘲讽”梗的起源相当久远,小黑人的形象出自3000多年前的瑞典塔努姆岩画《太阳战车》。直到2019年某天美国一视频博主突发奇想,将小黑人从岩画上抠出来,制作并发布了一段鬼畜视频。

视频中两个小黑人在互相“斗法”,左边那个跳完就轮到右边的开始,好像在不停挑衅着对方。

之后的两个月内,它在外网迅速走红,人们还专门将这个动作称为“Groove Battle”,即“斗舞”。

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小黑人在国外的互联网火了两个月时间,很快便沉寂下去,三年后的今天,它来到国内又再度掀起一阵短促的热潮。

巧合的是,在吃鸡手游里面也有一个类似电摇嘲讽的动作表情,只不过一开始没人用也get不到这个点,直到这个梗出来后大家才为其赋予特有的含义。

而小学生也是吃鸡游戏里的常客了,而且他们的天性是见到什么东西很有趣,就会跟着模仿,于是电摇舞就这么被他们带到了现实世界中。

尽管现在小学生玩游戏已经受到严格限制,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日常使用“电摇”来进行交流。

不过,跟上面的黑桃A相比,电摇至少在家长们看起来就没太多什么不良导向的元素,单纯就是一个魔性的动作模仿,影响也比前者要好些。

虽然很不想这样说,但是现在的短视频领域,花花绿绿的东西太多了,远比游戏里的要眼花缭乱。到底哪些是孩子可以看的,哪些是孩子不可以看的,依然很难分得清,就好像幼儿园跳黑桃A引发的争议,你摸不清里面还有多少儿童不宜的内容正在被孩子们接触。

但比起去想这个短视频有什么不良影响,或许更应该去想想造成这种现象本身的对与错。

再怎么说,孩子们看短视频,目的和玩游戏一样,只是换了种方式来娱乐放松,跟想不想学习关联其实并不大。

偏离方向的引导

过去几年,人们总能在网上看到某某家孩子因为贪玩游戏而拿父母钱去氪金,或是因为沉迷游戏而闹矛盾等等。

为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出手管管游戏,救救孩子,甚至希望能够打压游戏行业。

如今,家长们的这个心愿终于开始一步步地成真了,很多孩子都因为极其严格的防沉迷政策不能尽情玩耍,终于像他们预期的那样“摆脱”了对游戏的依赖。

但结果也看到了,他们转身跑去沉浸在别的事物中,一切都似乎没有多少改变,依然是那个老样子。

因为,孩子们的娱乐时间就跟大人们一样,被不断地细分化着......

手游、短视频等电子娱乐产物开始融入市场后,便捷的特性让用户的娱乐方式来得更容易,渐渐地人们的娱乐分配时间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碎片化时间的出现,也是快节奏时代下诞生的必然趋势之一。

以前,孩子们玩游戏都是在街机厅和电脑面前,一玩就是好长时间;现在,孩子们玩游戏只需随时拿出手机开一局开黑即可,这便是时间碎片化的证明。

既然玩游戏和看短视频都是为了娱乐,那么谁能在更短时间内带来可观的效果,那么谁就更有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大、负担重,属于自己的娱乐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尽可能地抓住仅有的放松时间,一些适合碎片化的手游自然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现在游戏已经无法再像往常一样满足自己,那么剩下的选择便是寻找类似的替代品。

目前来说,除了短视频,没有什么娱乐媒介能够比它更为廉价高效,看个十几秒的视频,就能让你身心放松,有何不选?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不会去了解视频的内容是高雅还是低俗,只要快乐就完事,以此达到自我支配自己的娱乐时间。

不仅如此,疫情的存在大大地限制了人们日常面对面的来往,传统娱乐的缺失,加深了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依赖,也同样影响到了孩子对于短视频娱乐的沉迷。

所以说,孩子为何会沉迷某某事物,家长们似乎一直都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只是一味地去阻止已有的现象再度发生。

哪怕你后面把短视频也给禁止了,把所有的电子娱乐给禁止了,你的孩子也不会往你预期的方向发展,相反只会越来越糟......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