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花17万玩游戏,家长被逼无奈选择卖方,校长:不值得同情

时间:2022-09-12 19:21:21 来源:电竞网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中,有一群人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年纪较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通常是由长辈抚养长大,他们的父母经常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但是,他们的年纪太大了,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拿现在的手机游戏、视频、网络聊天来说,就像是一本天书,让人捉摸不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都背着爷爷奶奶打游戏,慢慢地放弃了学习。

十年之前,网络游戏还得靠着计算机做宣传,网游虽然非常受欢迎,但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玩的。但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为了网络游戏的主要媒介,玩家们也不用整天待在电脑前。

因此,手游的用户数量很多,对玩家的要求也很低,而手游的普及和发展,也给玩家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适当的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和手眼的协调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交范围,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很糟糕,甚至会让他们破产,原因就是游戏里的充值方式太多了,而且他们的自制力并不强,很容易被新的皮肤、游戏道具所吸引。

重庆某女士发现自己钱财丢失,一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小陈玩了一年多的网游,花费了17万元。由于无力偿还贷款,周小姐夫妇只好将房子卖掉,到外面租房子。小陈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说自己只有12岁,还很年轻。二月份,周小姐去银行提款,打算还房贷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卡里已经少了十七万。

在2020年11月份至2022年2月份,该游戏的总消费超过170,000元。记者与游戏公司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正在进行调查,并将尽快帮助周女士进行相关的处理。

众所周知,玩游戏会影响学习,但儿童天生喜欢玩耍。不过,如果太贪玩的话,那就不好了。

因为孩子玩得太投入,影响了学业,不知道别的父母怎么处理;在指导孩子的方式上非常重要,有些孩子会由于父母的指引而迅速改变;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情绪,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怎么劝,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影响到你们的感情。

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喜欢玩游戏,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游戏欲望,以此来娱乐自己。如果家长们能对症下药,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慢慢的让他们知道,玩的太多的后果,那么他们就会顺藤摸瓜,“揪”回来。那样的话,教育的效果就会好很多,手段也会更加的巧妙,家长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家长们如果一直围着他们,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反叛的心理,那就太可怕了。更糟糕的是,如果家长们一直在阻止他们,只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更多的抵触和不满,他们会用更多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学生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件事,我们对游戏的喜爱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打游戏是为了满足和集体认同,这是十万年来我们的基因中早已铭刻下来的,然而对于学习的渴望却仅仅持续了数百年,情感大脑根本分不清虚拟世界中所有的声望是否可以转化为真实的声望。

与中小学相比,大学学习很多时候是开放式的;在“他律”缺失的背景下,如果大学生缺乏自律自制,就难以抵制诱惑,最终导致惰性滋长、欲望膨胀。大学倡导自主学习,赋予学生们时空自由;当这种自由没有禁忌与边界,恣意放纵、自弹自唱的大学生,用几年的轻松自在,换取了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不易”。

网游没有原罪,却不能“反客为主”。网游受到部分青少年的青睐,就在于它满足了玩家的精神诉求。不论是探索的乐趣,还是基于共同爱好的社群认同。或是清晰的即时反馈,在网络游戏建构的虚拟世界里,一些青少年能够收获满足感与成就感。可是,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忽略和漠视了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玩网游”的本末倒置,让一些大学生的学业亮起了“红灯”,不得不退学乃至取消学籍。

总之,玩游戏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他可以放松身心,让我们感到愉悦。但沉迷其中,害人害己,那就是对我们自己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了。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