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出游戏就是毒品、90%的学生都是因为游戏退学的时候,校长肯定没有想到,他会被那么多人集体反对。
这个校长,是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他在开学典礼上向新生演讲,说了很多的话,但只有“网络游戏是毒品”一段,成了掀起舆论波澜的争议言论。
网络游戏会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威胁,这在社会主流观念里几乎是一个常识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青少年为了游戏氪光父母银行卡的消息隔三差五地有,对网游公司提出限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官媒通常会把游戏比作精神毒品,其实这都是降级了,以前可是直接叫网络海洛因的。
现在不一样了,校长的说法遭到了集体反对,而且反对的人,已经远远不止是游戏厂家、年轻的游戏玩家这些利益相关体。
我们所说的网瘾,其诞生本身就是一个黑色幽默,这是一个美国医生在1995年提出来的,他讽刺的是美国精神学会动不动就喜欢说人家成瘾的坏习惯。医生反驳说,如果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好嘛,这成瘾说如果成立,那天下简直没有哪个人不是瘾君子了。
成不成瘾,是不可以用这么草率的思维习惯就随便定义的。随便定义的后果有多严重,去看看那些所谓的网瘾戒断所都是怎么给孩子治疗的就知道了。
著名的戒网瘾大师·“雷电法王”杨永信,长期借着精神诊疗的名头对青少年进行高强度地电击、休克疗法。我不知道杨永信是真的觉得这种办法可以治好网瘾,还是纯粹就是坏,就是为了钱痛下毒手,他的这些行为,其实就是在对孩子施加酷刑,和犯罪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但家长们就是买他的账,不仅在20年前买这一套账,大家可别忘了在2017年被曝出来的豫章书院事件,情节和杨永信事件如出一辙。
为什么,游戏是毒品、游戏会上瘾这个说法在中国会被那么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呢。我想也许跟中国的家长、社会对孩子的期待普遍偏高有直接关系,如果你都沉迷玩游戏了,那当然就会荒废学业和未来,广大家长对此是痛恨难消。
同样的逻辑,被家长指责为毒品、害人的不止是游戏,远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近有手机网游短视频,至于早恋、狐朋狗友,则是不同时代长期坚挺的毁人项目。
家长对孩子期待高,这肯定是没错的,但何必非要树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反派呢,而且几十年都是一样的手法,说明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观念在这方面一步都没有前进。
立反派这个老手法,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常见,目的无非是发泄情绪、转移焦点、推卸责任。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政客总是惦记别的国家居心叵测良心坏透呢,其实他们才懒得关心,只是因为自己国内最紧要的矛盾解决不了,要找一个替罪羊承受炮火。
家长也是。说到家长,话就比较难听了。比起被游戏、被小说给毁掉,孩子们更可能是被失败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给毁掉了,这跟家长的关系就大了,但很多家长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没办法直面自己的问题,只好找手机、游戏当替罪羊,寄希望于学校的老师、政府、国家来替自己惩治恶人,管好孩子。效果虽然不一定打,但起码能让自己能好受一点。
玩游戏,的确会让部分孩子上瘾。如果不巧你的孩子就是沉迷其中的一员,赶紧想办法吧,真诚沟通,家校协作,心理医生,寻求替代品,方法有很多,也在考验着家长的智慧,不过,孩子在成长,家长理应也该一起成长。对大部分玩游戏的孩子来说,游戏只是他们消遣时间的小乐子,只要能控制自己不沉迷其中,家长大可以放过这个爱好。
我能理解家长们的无力和无奈,但现实的情况、有用的做法往往就是会让人不舒服,咱必须得直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