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迅说曹操是个英雄?带你还原真实的三国史

时间:2021-11-20 10:13:45 来源:电竞网

中国自古流传有一句说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三国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武功智斗时有发生,年长者看了是否对身心无益,笔者不作探讨,但三国故事深入民心的确是事实,衍生出的《三国演义》是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武侯祠

以三国为题的影视、游戏、漫画、模型多不胜数,对东亚文化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亦精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举止来反映人物独特个性,让读者一看便爱上。《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中心,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曝光率极高,当中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冲突,写得绘影绘声生动逼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置身古代。

诸葛亮示意图

《三国演义》将史书《三国志》内容及思想,以一个较易懂的方式去作解说。内容大多根据《三国志》及三国志注而写,由于是小说,故有不少虚构情节,或带有夸大描绘成分,与正史大为不同,更甚的是《三国演义》内容在各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可能真的写得太过吸引了!阅读时,我们不妨可思考一下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章回小说有其乐趣之处,正史也有令人值得探索的地方。

关羽示意图

诸葛亮,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时,总觉得他是神机妙算,任何事的出现、人的心理变化,都一一洞悉,更被描写为智慧的化身,「多智而近妖」。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然少不得火烧博望坡(刘备首场大胜曹操军队)、舌战群儒(凭一张利嘴击退东吴众谋士)、草船借箭借东风(赤壁之战得以胜出的原因之一)及七擒孟获(收复南中,攻心为上)等事件。到底正史是不是有出现过呢?又真的是那么「神」吗 ?

刘备示意图

政绩比军功耀眼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与《三国志》的很不一样,大多熟悉的事迹原来也有所出入。正史上的诸葛亮都是一位奇才,但非内政、战略也精于一身,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远比用兵的功绩耀眼,除在《隆中对》提出了长远的战略外交规划,立下蜀汉成国之路,至独掌军政大权后,以法为本,使朝内吏治清明、朝外民风朴实,赏罚分明,可见其政治能力之高。

张飞示意图

用兵如神多虚构

用兵如神的事迹,其实多为虚构或是移花接木,或许也关乎《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原因,小说中心着重刘备集团,当中不排除隐含百姓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

小乔示意图

看看资料,火烧博望坡发生在建安七年,但诸葛亮建安十二年才出山,这显然不是他的计谋;舌战群儒正史并无记载,当时或只去江东见孙权;草船借箭实际是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借东风则只因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而七擒孟获,正史无记载,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也有孟获此人。

大乔示意图

《三国演义》刻画了接近二百多个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人所知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在上段提及过,是「神人」及「智慧」的化身,既有高风亮节,也具经世济民的壮志。曹魏开创者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奸雄」,性格复杂,富有雄才大略,但又奸诈多疑,刘备则被塑造成为礼贤下士的仁义之君,和曹操形象恰恰相反。

曹操示意图

「奸雄」曹操实高尚

曹操拥有全面的能力,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更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到《三国志演义》,更而想到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臣……其实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见《而已集》)其英雄本色展现在他的智慧与勇武上,把握先机迎献帝入许都,官渡之战以弱胜强大破袁绍后,统一河北,其后实行屯田制,解决粮食问题,推九品中正制,广纳人才,这足以反映曹操整体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是高尚,能辨清社会局势,奈何《三国演义》却将刘备塑造成捍卫汉室,而曹操是国贼的形象。

曹操示意图

真正的三国历史并没有小说般写得那么精彩,但将正史、小说结合地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假若没有《三国演义》鲜明立体的描述,这段平平无奇的历史又怎会变得备受瞩目,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或许能让大家从中细味到当中的趣味。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并参与讨论

1/1页